万凯航:坚守低估优质成长股
本期作者
摘要:
2024年以来,在海外地缘动荡、国内积极政策兑现偏慢、经济体感偏凉等多重不利因素压制下,权益市场情绪持续低迷。但进入三季度,我们观察到一系列积极的变化加快落地:(1)欧美主要央行已经陆续开启降息;(2)随着海外经济逐步降温,国内稳内需政策进入加速落地窗口期,制造业“内卷式竞争”也有相关政策应对。随着国内供需关系优化,产能利用率有望改善,从而对价格体系,对股东回报带来正面效果。
投资方向上,我们选择坚守优质成长股,相关标的中长期风险收益比依旧具备很强吸引力。优质成长股有两点优势:一方面,ROE预期将逐步好转。随着政策供需两端发力,行业加快整合,即便需求端的增长可能不多,但是供给端的优化能够驱动头部公司盈利率先企稳。另一方面,优质成长股的估值处于低位。尽管该类公司凭借自身能力维持了高且稳定的ROE,但是市场却并未给予相匹配的估值。目前优质成长股股息率已经高于10年期国债,同时300非周与红利资产比价落入历史极低水平,综合来看性价比是较为显著的。
我们主要关注两条主线:一是以大众消费为主体需求的价值成长股,包括互联网、消费服务等。二是以技术突破为发展动力的科技成长股,包括半导体、创新药等。
以下为全文:
当前,海内外宏观政策都在向着进一步宽松的方向演化,欧美央行开启降息,国内稳内需政策进一步发力,为市场营造了相对友好的环境。与此同时,在外需预期走弱,且贸易冲突风险加剧的背景下,进一步凸显了扩大内需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不同于以往的是,这一轮国内扩大内需政策发力的同时,新一轮供给侧改革正逐步开启,有望重塑部分产业供需和量价体系,改变需求弱、供给强、价格内卷的格局。
一、全球同步降息,防范贸易冲击
今年二季度以来,全球制造业景气度同步下行,欧美国家陆续开启降息。今年6月,加拿大打响欧美国家降息第一枪,在 6月、7月连续降息25bp;欧央行紧随其后,在6月将政策利率下调25bp至4.25%;英国央行也在8月初跟随脚步,开启了第一次降息。
在其他欧美国家接连降息的氛围下,叠加美国经济放缓,市场预期美联储降息临近启动。今年下半年以来,美国通胀压力逐步下行,就业市场稳步放缓,市场逐渐定价美联储将于四季度开启降息。7月美国非农数据爆冷,失业率上升至4.3%,触发了“萨姆规则”的衰退信号,进一步打开市场降息预期空间,市场预期美联储年内降息75bps-100bps。
全球制造业景气同步下行
来源:Wind
主要国家央行陆续开启降息
来源:Wind
市场预期美联储9月启动降息
来源:CMEWatch,截至2024.8.29
发达国家央行启动降息的背后是欧美经济同步放缓,预计明年我国出口端面临的压力会进一步加大:
从库存周期角度看,欧美补库动能是趋弱的,外需端总需求趋于弱化。以美国为例,今年上半年美国实际库存同比增速连续回升但斜率缓和,表征库存和需求端相对力量的实际库销比仍处于高位,总体反映补库存动能不足。从结构上看,上游主动补库存已经1年,中下游补库也已持续2-3个季度,但高权重行业如汽车链、地产链的补库强度受到高库存、高房价、高利率的约束,补库存力量偏弱。
从政策变化来看,临近美国大选,可能需要防范极端贸易政策出台的风险。无论是哪个党派赢取美国大选,都有一定意愿维持相对宽松的财政政策,但当前美国处于“高赤字、高通胀、高利率”的宏观环境中,对于如何缓解财政赤字问题,两党的思路都更倾向于“开源”。特朗普倾向于“向外求增量”,主张对美国所有的进口商品加征关税,并对部分国家征收更高的关税;而哈里斯更倾向于“向内求平衡”,主张对企业和高收入家庭加税,为中产家庭减税,虽然可能不会提高整体关税水平,但对出口“新三样”可能加征比较高的关税。整体来看,后续美国贸易政策很难边际放松,可能需要防范潜在的贸易冲击风险。
美国实际库销比仍在高位
来源:华创宏观
美国两党政策主张
来源:公开新闻
二、国内加码扩大内需,防范竞争内卷
1、内需政策持续加码托底
随着海外经济景气度下行,可预期今年下半年至明年外需压力将逐步放大,继续扩大内需是明年必须且重要的选择。7月中央高层会议为下半年宏观政策定下积极基调,要求“坚定不移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强调“宏观政策要持续用力、更加给力”,并提出“及早储备并适时推出一批增量政策举措”。近期从货币、财政、产业等多方面政策可以看到,中央正在加码新一轮扩大内需政策的落实。
产业层面,消费、科技、地产等产业支持力度加码,助力国内需求恢复。
消费将是后续扩内需的重要抓手。7月中央高层会议要求“以提振消费为重点扩大国内需求,把服务消费作为消费扩容升级的重要抓手”,为后续消费政策积极推出定下基调。近期,促消费政策集中加码。商品消费方面,中央安排1500亿特别国债可用于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中央层面真金白银对以旧换新补贴政策升级,预计对汽车、家电等耐用消费品将有拉动作用。服务消费方面,国务院印发《关于促进服务消费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指出要挖掘基础型消费潜力、激发改善型消费活力、培育壮大新型消费等,对部分受抑制的服务消费行业重新予以支持。并且,三中全会决定推进消费税征收环节后移并稳步下划至地方,或也能有效激发地方政府在促消费方面的主观能动性。
科技方面,技术突破和设备更新是重要途径。一是,中央高层会议指明要有力有效支持发展瞪羚企业、独角兽企业,这些企业主要集中于高新技术领域,这也意味着相关行业或迎来新一轮友好政策。二是,新一轮设备更新和以旧换新的资金来源得到明确,发改委安排1480亿元左右,财政部安排275亿元并提高了设备更新贷款财政贴息比例,确定了主要由中央出资支持设备更新的模式。
地产方面,供需两端政策持续发力。供给端支持收储的3000亿元保障性住房再贷款有待加快发放,收储相关政策落地有助于房地产开发商部分去库存。同时需求端政策也在发力,首付比例全面下降,全国房贷利率下限取消,房贷利率降至历史新低,都减轻了居民购房成本,有助于进一步释放购房需求。
扩大内需——产业支持力度加码
来源:公开新闻
总量层面政策也已进入加速落地期。
一方面,财政政策抓紧落地,预计下半年财政支出边际改善。1-7月,财政支出总体是偏慢的,原因在于收入端偏弱,截至7月份专项债、特别国债的发行进度仅为45%、42%。三季度随着政府融资速度加快,特别国债、地方专项债支出路径也进一步扩容(如3000亿超长期特别国债支持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专项债可部分用于化债等),预计财政支出力度将边际改善。
另一方面,随着外部掣肘减轻,货币政策再次降息。央行二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更加侧重于“加强逆周期调节”,7月下旬OMO利率下调10bp,LPR跟随OMO利率下降10bp,MLF利率超预期下调20bp。在美联储降息前,我国央行连续两次降低政策利率,显示货币政策稳经济目标明确,随着后续外部金融条件改善,整体货币政策仍有边际宽松的可能性。
财政政策抓紧落地
来源:Wind
货币政策再次降息
来源:Wind
2、供给端“防范竞争内卷”
当下,在国内部分领域里,“量”与“价”出现背离,企业增收不增利,背后除需求端偏弱之外,供给端内卷式竞争也是重要因素。从重要会议表述来看,关于产能过剩问题的政策态度逐渐由加强关注转为积极应对。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提出“部分行业产能过剩”;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加强重点行业统筹布局和投资引导,防止产能过剩和低水平重复建设”;2024年7月中央高层会议明确“要强化行业自律,防止‘内卷式’恶性竞争;强化市场优胜劣汰机制,畅通落后低效产能退出渠道”。
目前部分产业防内卷、限产能政策已经落地,在全国统一大市场要求下,预计更多政策正在路上。今年5月、7月,工信部发布《锂电池行业规范条件(2024年本)》(征求意见稿)、《光伏制造行业规范条件(2024年本)》(征求意见稿),引导企业减少单纯扩大产能的制造项目。上游行业也在优化产能结构,提高高耗能产业排碳成本,对部分行业要求严控新增产能、产量。向后看,三中全会要求建立全国统一大市场,提出“全面落实税收法定原则,规范税收优惠政策”,“规范地方招商引资法规制度,严禁违法违规给予政策优惠行为”,预计未来还可能以财税为引导,防止不同地区恶性竞争、形成过剩产能。
供给侧改革有助于重塑部分产业供需和量价体系
来源:Wind
三、坚守低估优质成长股
今年以来经济震荡磨底、市场风险偏好低迷,国债收益率持续创新低,类债型低波红利龙头超额收益创新高,而具备一定成长属性的头部公司(如沪深300、茅指数、宁组合等)表现持续低迷。站在当前时点来看,我们认为优质成长股的中长期风险收益比具备很强的吸引力。一方面,随着市场持续调整,以沪深300、茅指数为代表的优质成长股股息率已超过10年期国债,估值已经具备较好的性价比。另一方面,随着稳内需政策的加快落地和悲观预期充分计价,类债型资产相对于成长性资产的优势也有所弱化。7月底以来,类债型低波红利龙头指数相对沪深300的超额收益初步收敛,市场正从红利类资产向外扩散,优质成长股或也将表现。
国债及类债型资产超额收益创新高
来源:Wind
部分优质成长股股息率已经超过10年期国债
来源:Wind
优质成长股有两点优势:ROE预期将逐步好转(稳定甚至回升),目前估值偏低。
1)优质成长股ROE逐步好转值得期待
静态比较来看,优质成长股ROE稳定且较高。过去10年沪深300、茅指数ROE始终高于市场的全市场(万得全A)。茅指数近些年保持在20%左右,宁组合ROE自2020年加速上升,目前也处于较高的位置。
优质成长股ROE稳定且较高
来源:Wind
往后看,过去几年实体经济中诸多行业供给端逐一出清,尽管需求增长不多,但如果供需关系能够优化,企业盈利也会迎来改善动能,ROE预期逐步好转是值得期待的。
供给方面,过去5年,相当多的行业先后进行了供给出清。消费服务业自2018年就已经开始市场化出清,行业资本开支持续收缩,新冠疫情冲击下行业供给侧进一步出清。未来2~3年,快速内卷的偏高端制造业也将迎来供给方面的加速出清(防止竞争内卷),包括但不限于医药、新能源、汽车、机械等。再结合相关的并购重组政策,这些行业供给格局有望加快重构,整体利润率水平将得以陆续修复,行业存量龙头有望持续胜出。
2018年以来服务消费行业供给持续放缓
来源:Wind,西部证券
2021年以来医药行业国内融资额持续收缩
来源:Wind,西部证券
2024年汽车上市公司资本开支负增长
来源:Wind,西部证券
需求端方面,过去3年,社会预期一直在底部徘徊,整体企业库存和资本开支维持简单再生产水平,底部基本探明,但上行动力不足。破局的关键点在于,一是积极寻求海外扩张的机会(出海增加需求),二是积极寻求技术突破以替代欧美供给(高端制造业),三是等待供给格局修复。需要耐心等待各行业企业信心修复,产业链利润依次改善,进而拉动需求上行。整体而言,需求的变化是渐次的偏慢变量,值得耐心等待。
2)从估值来看,优质成长股性价比凸显
横向对比全球主要市场,中国核心成长股不论是绝对估值还是估值历史分位均处于较低水平;国内比较来看,300非周与红利资产比价也落入历史低位,优质成长股性价比凸显。目前300非周相对红利的收益与工业企业盈利之间形成了巨大的分叉,意味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尽管头部企业的盈利已经开始回到正增长,但是估值端仍然是折价的。从历史来看,300非周/红利的相对收益也是随着经济周期而轮动的,随着盈利预期的企稳,优质成长股的超额收益趋于回归。
国际比较:A股核心资产估值偏低
来源:Wind
300非周与红利比价处于历史低位
来源:Wind
四、投资策略
我们重点关注两大主线:
1、主线一:以大众消费为主体需求的价值成长股,重点关注互联网、消费服务等。
供给格局上,经过宏观下行周期的冲击,消费行业竞争格局得到了进一步优化;需求端,外需趋弱的迹象越发显著,新一轮稳内需政策进入发力窗口期。盈利上,头部企业经营往往领先于宏观经济,尽管经济仍处于筑底期,但2023年以来消费相关板块盈利已经率先回到正增长。此外,上市公司股价经过3年的调整,整体处于合理偏低位置,估值性价比凸显。
2、主线二:以技术突破为发展动力的科技成长股,重点关注半导体、创新药等。
政策趋势上,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政策长期鼓励和支持的战略方向,目的是“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路径是“要大力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要有力有效支持发展瞪羚企业、独角兽企业。”从产业趋势来看,技术突破往往是由点及面,层层推进,逐次攻克。对比国内外相关行业的市场空间,我们坚信国内产业具备广阔的长期成长空间,也会在更广泛的行业里自下而上寻找Alpha机会。
风险提示
本报告所载信息和资料来源于公开渠道,本公司对其真实性、准确性、充足性、完整性及其使用的适当性等不作任何担保。在任何情况下,本报告中的信息、观点等均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也不作为任何法律文件。本公司不对任何人因使用本报告中的任何内容所引致的任何损失负任何责任。